在夜景的拍攝上,我們都是以全開光圈進行拍攝。我過去使用 Carl Zeiss High Speed 鏡頭時,也常使用1.3的全開光圈拍攝夜景。這次我們使用的 Cook S4 鏡頭,全開光圈為2,所拍出來的色彩與光影表現都非常漂亮。

恆春的十月已颳起了落山風,我們在夜景所架設的燈具常常被落山風給吹倒,就算綁上了繩索,燈頭還是會隨風搖曳。我們打燈通常不是把燈開亮就可以的,還必需在燈前加上燈光濾紙或旗板來製造光影效果,但在恆春卻無法這樣做;燈光濾紙會因為風吹所發出的噪音讓錄音組完全無法進行同步收音;黑旗板或黑紙所遮出來的光影效果,也總是被風吹的強烈搖晃而無法拍攝;我們最後也只能被迫撤掉所有燈光濾紙與旗板,讓拍攝能夠依表定時間完成,而光影的部份就只好仰賴後期的數位調光來彌補現場所不能做到的效果。雖然數位調光能夠解決許多攝製上的不足,但我認為攝影指導必須在現場就很清楚的知道哪些部份是可以靠數位調光來修飾的,而數位調光無法解決的部份,就一定要堅持在拍攝現場完成。

      燈光師與攝影師是海角七號之所以好看的兩大重要支柱
 
劇本中有部份情節是發生在海邊的夜戲,我們決定以日光夜景的方式拍攝這些鏡頭。傳統的日光夜景拍攝必須要注意日光的角度,安排在特定的時間拍攝,而且都會盡量避掉明亮的天空,造成攝影取景上的限制。由於本片進行了數位中間後製的因素,可以免去許多拍攝日光夜景的禁忌,例如我們没有時間去等待日光,一到海邊就要很快的完成拍攝,然後再趕往下個場景。我們也希望在拍攝日光夜景的時候,不要有任何取景角度的限制,而且還會使用昇降機讓攝影機做大幅度的運動,因此數位調光就一定要讓我們能夠有強而有力的後盾。
 
在電影開拍之前,我們就做了一些日光夜景的試拍,並與調光師進行調光研究,找出日光夜景在數位調光技術運用下的拍攝限制。另外,也可藉此機會讓調光師能夠很早就知道我們的拍攝意圖,讓彼此能夠很快的建立起技術合作上的共識;當然,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這次日光夜景的最大難題是,這些鏡頭必需與真實的室內夜戲、室外夜戲做交錯剪接,不像一般的日光夜景都是以獨立場為主,没有其它的夜戲鏡頭來比對參照。在這一系列的鏡頭中,室內外的夜戲是以人工光源為主,日光夜景則是以自然光源為主,兩種不同的夜景畫面剪接在一起,讓許多看過《海角七號》的人,都很訝異我們為何能夠將日光夜景處理成這樣的效果。
        鴨尾:是晚上~是晚上~聽說現在是晚上喔
        大大:......
    
每部電影的拍攝,都會面臨不斷的考驗,《海角七號》也是如此,時風時雨、時陰時晴的天氣一直圍繞著我們劇組打轉。在拍攝演唱會場景的四天時間裡,光是躲風躲雨就耗掉了兩天,接下來的日子就是馬不停蹄地趕上之前落後的進度,真的無法去要求一定要在好的光影條件下拍攝。所幸數位調光的好處便是可以修整在拍攝時没有時間或是在特定的因素下所未完成的效果。

而Vision 200T 5217在拍攝高度明亮的場景時,保留了很好的光影層次,就算我們在陰晴不定的天氣裡,也能順利的完成拍攝進度,並能保有良好的品質。棚內特效鏡頭的拍攝,我們也使用了Vision 200T 5217,當然也包括日軍在碼頭撤離的場景。這個場景其實是分成兩個部分,碼頭的部分是在台中酒廠所做的陳設,船的部分則是在棚內搭景拍攝,然後再將兩個畫面做特效合成。
 
《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在恆春拍攝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再加上台北的棚內作業與台中酒廠的外景,足足花了兩個多月。雖然我們是在很有限的時間與資源的狀況下完成這部電影,但我們將這有限的資源不斷地去擴大,不希望這些限制影響了這部電影的質。反正就是希望能夠拍出一部好看的電影,讓國內的觀眾能夠回流到自己的國片市場,以作品的質來吸引觀眾,而不是以口號,要觀眾來支持國片。

在這方面,我覺得魏導演的立基點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他回歸到整個說故事的本質,讓故事充足飽滿,讓觀眾笑得熱淚盈眶。觀眾感動的不只是電影的劇情,還包括了導演完成這部電影的毅力與努力,難怪有人會說「這是一部用生命拍出來的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p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